
在市档案馆馆藏中,有三件编号为“晋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C237·00,保管期限永久”的珍贵文件:分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2019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关于印发<晋城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验收制度>的通知》。
市委8号文件逐项分解细化中央、省委有关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份文件则明确牵头部门、配合单位及其职责任务,确保每一项任务、每一条政策、每一项措施都有具体部门负责抓落实,做到统筹协调、合力攻坚,进一步明晰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特别是后两个文件上盖的“晋城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晋城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两枚印章,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已经封存,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却见证了晋城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
构建“一盘棋”脱贫攻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进行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史上最高规格”扶贫会议,同日晚还召开了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吹响了决战脱贫的冲锋号。
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革命老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并从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放、强化土地政策保障、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等六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6年初,山西省《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积极配套出台《关于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帷幕。
我市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3月2日,成立了晋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47个部门成员单位组成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启用“晋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晋城市脱贫攻坚小组办公室”两枚印章,编制了《晋城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各县(市)也都相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
在此基础上,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级脱贫攻坚小组定期例会研究推进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推动行业专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通过压实县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和帮扶责任,层层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市有领导小组统筹、乡有县级领导包保、村有工作队推进、户有党员干部帮扶的全市“一盘棋”脱贫攻坚体系。
汇聚扶贫各方精锐力量
为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173名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包村,全市519家帮扶单位向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18个贫困户比较集中的低收入村派驻513支帮扶工作队,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员4260名,其中第一书记681名。
我市的扶贫队伍里,汇聚了各路英才。他们深入一线、俯身为民,把脉症结、精准施策,不断压紧压实各自责任,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用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打好帮扶“组合拳”,消除了致贫因素,改善和提高了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工商联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共有227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9927万元,参与帮扶贫困村590个,受帮扶贫困人口17195人。残联投入财政资金338.9万元,通过产业帮扶的113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市妇联积极组织“巾帼建新功+脱贫攻坚”行动,共有2200余名妇联干部、2万余名妇联执委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帮扶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则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销售贫困地区扶贫产品。
几年间,全市上下同欲、尽锐出战、全力攻坚。至2020年,陵川、沁水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现行脱贫标准,成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此外,晋城扶贫攻坚还产生了许多显著的溢出效应,如培育了干部作风和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农村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经验和理论。
产业造血与扶志扶智并重
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我市各级各部门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狠抓落实,持续实施“八大工程20项专项行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扶志与扶智并重上下功夫,激活产业造血功能,走出具有晋城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全市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围绕“六个一”开展帮扶,即帮助制定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规划,发展一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实施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一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民生保障问题,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贫困村领导班子,形成一套民主规范的乡村治理机制。
几年来,我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共投入财政资3.7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467个,覆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带动贫困户81544户(次),贫困人口149975人(次);拨付各类就业扶贫资金1197.47万元,累计受益人数22518人。全市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673人(次),持证率88.8%,转移就业20871人,转移就业人数占贫困劳动力的78.06%;建立44个扶贫车间,吸纳752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885人(次),认定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辐射带动贫困户7695户16329人,年户均增收5367元。投资9.4亿元,建成5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577户、16384人入住,500人以上安置点全部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公益就业服务站”。
阳城县结合县情,创新实施“一企包一村”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脱贫攻坚举措。全县在15个贫困村和5个重点涉贫村(原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26个,总投资5717万元。屯城煤业帮扶横河镇牛心温村打造特色民宿村,义城煤业帮扶东冶镇柳泉村新建养殖场,西冯街煤业帮扶蟒河镇下桑林村建山茱萸加工厂。
兴产业,重造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以贫困村为单元,立足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扶贫车间,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连翘茶扶贫车间”“三个农夫扶贫车间”……这些广布乡间的扶贫车间,就是一个个“微工厂”,农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股金、薪金一起拿,人人有钱赚。
扶贫中扶志扶智。陵川县以驻村帮扶干部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了送政策、送项目、送服务、送温暖、送文化、送技术、讲收入的“六送一讲”活动,全面推广讲收入获取“爱心超市”积分奖励办法,即贫困户能认账、会算账、讲清账便可获奖励积分。此举大大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讲收入、晒账本、比进取、夸政策、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全省第一批整市脱贫的市,晋城还先后出台多项措施,构建起了全覆盖防返贫体系,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接力奋进,早日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